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监控 > 教学督导 > 正文

教学督导

第25期督导简报

时间:2015-09-24    点击数:    来源:

    我校召开第九届本科教学督导组聘任大会

20131023下午,我校第九届本科教学督导组聘任大会在督导组会议室召开。会议由教务处处长姚继涛教授主持,副校长刘晓君教授出席会议并作讲话,本科教学督导组新老成员及教务处部分人员参加会议。

教务处处长姚继涛教授首先宣读了《关于聘任第九届本科教学督导组成员的通知》的文件决定。副校长刘晓君教授为第九届本科教学督导组成员颁发聘书,并为卸任督导组工作的老师赠送纪念品。

原督导组顾问耿维恕在发言中表示,教学不仅仅是指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教育,德术不能分;指出要以学院为实体、以教研室为基础,狠抓教风、学风和校风。

学校教学督导组组长武维善教授代表新一届教学督导组发言。他表示督导组要一直坚持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的工作原则,认真贯彻落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政策,要做好学校观察员的工作,做好作为青年教师导师的工作。同时表示督导组老师也要加强学习,不断接受各种新思潮,培养正确的思维模式,团结一心搞好学校的教学工作。 

最后,副校长刘晓君教授发表讲话,她首先对加入督导组的新成员表示热烈欢迎,对督导组这些年来为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所作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刘校长指出,学校扩招以后,督导组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督导组作为学校的监督层,应该更加细化工作职责,在学校的本科教学各个环节中进行指导和监督。督导组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参谋,其工作具有指导性、双向交流性和商讨性,要通过听课、教学检查等一系列工作及时反馈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学风、教风和校风进行更好的监督。刘校长最后指出,教育部开展的新一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给我校带来严峻的考验,本轮的评估方案更加侧重于内涵建设的考核,内涵式的发展和建设是学校生存和发展必须关注的问题,希望督导组老师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多提意见和建议,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继续发挥积极地作用。


20132014学年第1学期督导组本科教学工作汇报

武维善

根据教务处2013年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工作要点要求,督导组结合我校工作实际,认真开展本科教学督导工作,顺利完成了草堂校区、雁塔幸福校区各院系的日常教学督导及专项检查调研等工作。

下面简要的汇报督导组的工作情况:

一、教学基本情况:

依据督导组老师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存档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共听取294位老师,共计327人次的课专家组听课结果分布汇总(以听课人次统计):

[100-90]120÷327=36.70%

[89-80]192÷327=58.72%

[79-70]15÷327=4.59%

[69-60]0÷327=0%

平均分为86.23分。其中[100-85]209÷287=72.82%

本学期听课采取交叉听课方式,改变以往只听督导老师联系的院系的传统,以便解不同院系之间的差别,尤其重点听了草堂校区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情况。

总的来看本学期课堂教学秩序平稳,授课质量稳中有升,青年教师讲课和多媒体课件有进步,实践环节与通识课情况堪忧。有以下几个特点:

1.理学院、土木学院课堂教学好。 督导组认为理学院老师备课认真,讲课有激情,内容熟练讲课效果好。青年教师由于有助教环节的训练,对课堂各环节熟悉,教学方法多样,大都能与学生互动。

土木学院在本科教育上投入的师资力量强,听了22名教师课,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7人,讲师7人,除了两名讲师为新开课之外,其余均为具有多遍讲课经验的老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充实、组织合理、重点深入、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概念清楚、精力充沛、教学认真效果好。土木学院很多老师采用板书教学,一般都能做到图文并茂,分析求证过程步步深入,重难点讲述突出,与学生互动自然,板书书写流畅,板面整洁清秀,较突出的有邓明科、杨秋侠、胡晓鹏等老师。

2.名师给本科生上课率较高。我校共有在职各级名师35人,国家级名师白国良老师本学期的《结构抗震设计》课程,虽然很有难度,但其课件制作精湛、内容丰富、讲述详细,课堂上学生听课专注。省级名师124人上课,校级名师2218人上课,总的上课率为65%。这些老师备课认真,PPT制作质量高,课堂教学效果好。展现了名师的风采。

3.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激励了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了讲课水平。十四届青教赛历时近一年从预赛到复赛到决赛,得到院系领导和老教师关心,通过辅导比赛,不少教师的讲课水平得到提高,理学院文学院外语系连续两届取得好成绩不是偶然的。参加决赛的35名教师的讲课代表了我校青年教师的现状,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4.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教案调研、试卷检查推优及毕业设计论文检查、实习基地调研等多项活动,督导组全程参与了各项工作。本学期的检查与调研的特点是重点调研各院系的优秀成果,如优秀教案、优秀论文、优秀试卷等,在这些成果中找问题查共性。这些活动都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调研既检阅了我校本科教学的现状,也发现了存在的不少问题。我们高兴的看到学校近年来在规范本科教学上取得了显著地进展,巩固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取得的成果。与此同时每一项活动也都是一次教学法研究活动,不少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深有收获,深感当一个合格的高校老师不容易。

5. 教改立项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参与热情,尤其面上项目交给院系评审后,青年教师参与的机会大增,申报踊跃,不少题目更贴近课程改革,督导组参加了部分院系的评审工作,大家反映这次立项的课题,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是群众路线教育在教改的具体成果。

二、问题

1.实践教学环节亟待加强。本学期开展的实习基地检查发现了许多问题,不少专业备案的实习基地形同虚设,不能承担教学实习任务。有的实习大纲多年不变,学生基本靠自己实习,列入培养方案的计划时间白白浪费。这里既有经费问题,也有思想认识问题和管理问题。希望学校像对待课堂教学一样加强各项实习管理。

2.继续加大优秀教学资源对本科教学的投入,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我校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比例很高,但有的学院給本科生上课的比例却不高。相对来说老教师的教学效果还是优于年轻教师,同时青年教师也需要在教学中向老教师学习,希望出能出台激励措施让更多的教授、副教授站上本科生的讲台。

3.通识课情况堪忧,我校通识课本来开课不足,加上多校区上课就更加紧张,而学生选课后又不好好学习,只为拿学分,管理难度大,希望能认真研究解决。

4.提高课程考核试卷命题质量问题。近年来学校对考风考纪抓的很紧,通过考试院制度建设取得很大成绩。通过今年的试卷推优调研活动督导组检查了103份考卷,在形式审查上几乎没有发现加漏分错误等问题。主要问题是试卷的命题质量不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题型偏重记忆的太多。试卷是检验课堂教学的一面镜子,试卷的水平反映是教学的成果,在试卷质量控制上理学院的做法值得学习。学校已出台了相关的规定希望能贯彻执行。

5.加强学生学风建设,高年级课堂到课率低,尤其10级受考研就业的影响,不少课堂的到课率不到50%,老师感到很无奈。课堂纪律也有不少问题,有些班级学生的纪律较差,迟到的学生多,课堂上做其他事情的学生多。草堂校区有一次课应到学生159人,实到114人;有个班共有学生40人,迟到的学生超过20人,其中有10个学生迟到超过30分钟;上课也多次看到有学生吃东西。希望学生管理部门和任课教师加强学生管理改变不良学风。   

 


怎么教和怎么学

                      王齐铭

本学期所听课程总体情况看处于优良层次,说明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是有保证的。尤其是理学院几位基础课教师讲课水平高,值得大家学习。

  2006年本科教学评估以来,对教学思想转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讨论虽然没有停止,但实际上“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仍然没有认真解决。笔者认为理论研究必须走在前面。经验证明,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就没有正确的改革方向。没有脚踏实地的改革实践也不可能有理论的提升。

当前,我校正面临教育改革重大转变的机遇期,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十二月中旬教育部党组召开会议,要求认真抓好明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这对我校教学改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契机。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工作实践,都应该下功夫研究解决对几个基本转变的认识。

1.对“基础”的再认识。在信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对“基础”的再认识十分必要。过去的“基础”和近日新的“基础”有很大不同。有不少“老基础”属于淘汰之列,新的“基础”不断建立。工业生产中新工艺、新流程、新技术的采用,使生产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有的新流程甚至是对原有的基础理论发生了颠覆作用,令人耳目一新,那今后我们要为学生建立什么样的“基础”,就应该深思。

2.如何认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讲了几十年,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但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实行单一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用同一模式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几个大班用同样的教学大纲和同样的教材,布置同样的作业,做同样的实验。至少一本与三本是一样的。显然不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而更为重要的是以“三本”教学模式来应对“一本”是不可持续的,现在似乎已经取得了共识。

3. 如何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的提法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但实际上教师仍是重前者而轻后者。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单纯的灌输现象仍然比比皆是。

4.“循序渐进”还能走多久。几十年前“循序渐进”深入人心,而“跳跃式思维”受到限制。这对于接受最新科技成果十分不利。学生只能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而难以超越前人去创新知识。

对于上述四个方面问题的认识程度,决定了教师在授课时,能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学生能不能提出问题,提别是提出一些有创新意识的问题。早年茅以升先生对青年突出的“博闻强记、多思多问、取法手上、持之以恒”的要求,大体上也是这个意思吧!

 

 

 

 

英语拓展课初探

本学期首次开设英语拓展课程,共开设四门课程: 高级英语、高级视听、英美文化概论、时事英语阅读。四门课均选用外研社拓展课程系列教材,每门课程有三位教师司职讲课,共12位教师参与拓展课教学授课手段均配有多媒体教室。

可以想见到会碰到很多可预知不可预知的问题。首先需要肯定的是承担这些课程的老师们为此所付出的的努力和心血。在教研室主任达芸老师牵头亲自担纲拓展课程教学的带领下,组成了拓展课程教学小组。为了便于相互交流,他们专门建立了自己的QQ群。特别值得肯定的是,由于教材和教学条件的局限,他们为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会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视听材料。他们会发动大家,努力寻找较好的学习材料,发到群里供大家分享。现在已进入本学期教学的尾声,他们现已开始研讨和落实期末考试的各项事宜。以下就本学期拓展课程教学,谈一些个人见解。

1.教材虽选择了国内较为权威的外研社出版发行的拓展课系列教材,但这些拓展课教科书都属仓促上阵,是因应当前高校开设拓展课程的潮流而编撰出版的。在大家甚至连英语拓展课教学的改革本身尚未理清的前提下出版的教材在实际使用中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不适。一些教师会认为以我们学生的英语水平衡量,我们所使用教材的词汇、文章难了些;课后练习流于简单只有几个问题,这样很不利于所学内容的强化与巩固;从教材的系统性考虑,譬如高级英语拓展教程教材与原大学英语教程中的第四册作以比较,特别是其中词汇部分可能原大学英语第四册中的词汇更为活跃更多属于大纲词汇而新选学的高级英语教程在这方面则显得比较随机,有些偏。

2.实际授课中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而集中。譬如高级视听说,由课程的名字不难看出,教学的重点是“听”和“说”,但教学班都在60人左右,如此的人数规模进行“说”的训练,几乎是不可能。这样“视听说”课程可能就只有偏重于“视”(看录像)和“听”,这样“说”的训练就会有所偏废。再者,我们拓展课程学习的门槛是定在四级通过,这样可能阴差阳错地反而使学生的英语水平一定程度上形成更大的反差。其逻辑是:原自然班学生水平应大致符合正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也就是英语特别好的学生和特别差的学生都不多,水平一般或平均的学生则是大多数。这样的班级,教师的教学定位无论是难度还是进度都会主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而我们现在的拓展班级,就很有可能出现两头偏大中间偏小的分布。这样的分布,教师就会困惑于是就高还是就低的尴尬中。

3.虽然以上列出的四门课程,均由学生个人自由点选。但实际教学中会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他们自己点选的课程其实并不感兴趣(有修读英美文化课程学生就直接明言,老师说他对英美文化并不感兴趣),或是新开设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旧有的英语教学模式有较大的不同(时事英语阅读课程),学生会感到不适。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到底开什么课程是学生所真正需要的?我们是否真正有条件去开出这样的课程?(注:估计学生的最大需求是口语的提高,但解决这个问题的瓶颈是班级学生的规模)

4.另有一突出的问题。学生无论选学哪一门程,他们都心有旁骛:那就是通过六级这样一个强烈的诉求。因此,开设拓展课程的教师都要兼顾学生六级的需求,他们要增加六级的讲解学习,补充相应的材料,这都要占用课内学时,也是对所学课程的系统性、连贯性有所影响。有老师说:可否索性不兼顾六级,开什么课就地地道道的开什么课,按照其课程的实际要求去授课?这可能提出另外更为复杂的问题:各门课程修读门槛的不同。

5.提请关注本学期这四门拓展课的试卷,对试卷作以认真的分析,包括: 测试内容、题型、分值的分配等。作为学期的成绩考核(即学什么考什么),对于测试内容和教材内容的相关性,尤要作以了解。

 

 

 

 

 

 

注意青年教师教学方法的基本训练

                      韩洪云

 本学期共听课32人次,其中管理学院23人,其他院系9人,平均成绩84.35分,最高92分,最低70分。

总的来说,平均成绩较上学期有所提高。授课教师年富力强,平均年龄38.3岁,40岁以下年轻教师占65%,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已经成为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讲课效果较好的有来雨所带的《合同管理》和廖阳所带的《房地产与城市经济学》,他们的共同点是能理论联系实际,将基本理论阐述的准确深入,敢于提出实际问题,与学生互动效果很好,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但也有部分年轻教师缺乏教学方法的基本训练,基本上是上岗即上课,不知道如何备课和讲课。表现为不懂讲课方法,不知道如何站、如何写,有个老师上课大部分时间侧身或背对学生,只注意完成教学任务,不注意学生反映,更没有交流互动,PPT是讲稿上墙、没有重点,演示速度过快与讲述内容脱节,板书边写边擦,导致推导演算过程被擦掉,只有结果。有的专业课教师上课随意选择教学内容,不能严格贯彻教学大纲要求,讲考试作为教学目的,甚至不按教学日历执行。

有的老师讲课还是以“灌输”为主,不注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采用应试教育方式,让学生在书上划重点,考试背重点。

有的老师重应用方法,轻理论阐述,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只注意讲公式、方法及其应用,而对其定义的基本概念一念而过,对其基本原理不做更深入的阐释和讲解。

 


理学院试卷命题及组织管理

王永平 梁爽 穆春娟

在我校2012-2013 学年本科课程考核资料检查工作中,理学院被评为课程考核管理工作优秀院(系),理学院承担的公共基础课全部被评为优秀课程,分别为《高等数学 I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大学物理 》、《工程制图基础 (工程制图)》、《无机化学》、《材料力学Ⅰ 》。

理学院作为基础课院系,承担着全校大部分的公共课程,因此学院在本科课程考核管理这方面十分重视,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师生的教学及学习积极性,学院也在这方面不断地进行着一些探索和实践。

首先,学院承担全校的统考课程均能按照考试院的要求严格实行教考分离,在命题组织方面,各个教研室组织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成立课程命题小组,把好命题关。规定试题命题时必须按照严格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同时把握试题的难度系数,合理分布各套试卷的难易比例,从而保证考试能从多方面、多角度的测试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了考试命题的严肃性、公正性、客观性,大大减少了命题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命题完成后,教研室指定青年教师试做。专业课一般由主讲教师命题或由任课教师轮流出题,其他教师审核的方式,以保证命题质量。

其次,考试完毕,进入成绩评定阶段后,各教研室在严格遵守批阅规范的前提下组织任课教师进行集体流水试卷的批改。批改时先进行试评,进行初步统计,再进行正式评阅,评阅试卷中,任何老师都不得私自拆看密封试卷。待试卷评阅完毕,交由学院教学办。学院在《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基础》、《材料力学(土木类)》、《理论力学(土木类)》和《大学化学》六门课程中,严格实施了“密封阅卷、交叉登分”的原则。具体方案为:

1、“非考试周课程相互交叉登分,考试周课程相互交叉登分”,试卷评阅完毕后,由教学办统一安排组织其他教研室老师拆开试卷,在“考场签名单”上登记学生卷面成绩,登分完毕后,原件留存教学办,复印件返还教师系统登分用。

2、课程平时成绩在考试前由各教研室汇总签字后交至学院教学办备案,不得随意变更,若需要变更,需办理相应变更手续。要求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25%,主要包括考勤、作业、实验等,平时成绩占比低,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院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还坚持批改大量作业,认真给出平时成绩。

3、开学初补考仍然采取“密封阅卷、交叉登分”措施,所不同的是,补考卷由教学办老师在工作之余统一登分,保证了整个考试过程的公正、公平。

“密封阅卷、交叉登分”整个过程严密、公正,自20124月施行以来,不但强化了整个考试过程的严肃性,克服了原先制度下对试卷及评分的主观性、随意性,也有效遏制了“人情分”、“关系分”,得到师生的积极认可,相继有多门课程也申请进入考试院,提升了本科生课程考核管理的规范性。

最后,在成绩分析和资料归档方面,学院要求各教研室及时整理考试资料,汇总所有评阅数据,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成绩的客观分析,对出错率高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从而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更好地发挥考试的职能和作用。各统考课程负责人还对该门课程从全校范围内按专业、按学院进行分析,便于对成绩分布、教师授课效果有直观的、宏观性的了解。同时,为进一步对试卷及成绩的核查保管工作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学院还结合实际情况,对课程考核资料的归档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要求试卷装订时,连同标准答案或评分标准、学生成绩单、成绩分析表等一起装订成册,并由教学办严格进行监督,随机抽查,合格后集中存放。

理学院也将针对这次本科课程专项考核与检查情况及时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和探索,以进一步提升本科生课程考核管理工作质量。

 

 

 

 

土木学院课堂教学效果好

                         钱国芳

 本学期共听取了四个学院21门课程34位老师的讲课。其中有选择性的是国家教学名师、参加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老师的平时课堂教学、新开课的青年教师以及同一门课的诸位开讲老师。基本情况如下表:

院系

人次

职称分布

名师

青教

平均分

总体平均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土木学院

22

8

7

7

 

1

14

89.68

88.59

管理学院

7

 

3

3

1

 

4

87.57

理学院

3

 

2

1

 

 

2

86

思政院

2

 

 

1

1

 

2

84

总体来看,除了两名讲师为新开课之外,其余均为具有多遍讲课经验的老中青年教师,总体表现较好,课堂教学内容充实、组织合理、重点深入、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概念清楚、精力充沛、教学认真,且各有特点。

名师讲课有特色。国家级名师白国良老师本学期的《结构抗震设计》课程,虽然很有难度,但其课件制作非常精湛、内容丰富、讲述详细,课堂上学生听课都比较专注。

板书教学效果好。土木学院很多老师都采用板书教学,一般都能做到图文并茂,分析求证过程步步深入,重难点讲述突出,与学生互动自然,板书书写流畅,板面整洁清秀,较突出的有邓明科、杨秋侠胡晓鹏等老师。

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是个激励。通过听取郑江、胡晓鹏、来雨、王娟等四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他们在课堂上用心讲述,热情投入,自然流畅,他们是参赛者,或者他们已经有了这份担当,平时讲课就比较认真,或者他们平时讲课就比较优秀而被推出去参赛,不管哪个是主导,结果是比赛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个激励机制,应该改常态化。

教学互动新气象。某些课程在课堂上已经突破了一般由老师提问,学生作答的教学互动格局,而出现了学生主动提问由老师作答的现象。如土木学院的周铁钢老师讲述的《土木工程概论》,该课程内容广泛,学时少,涉及名词众多。但是老师所做PPT课件精美,学生学习饶有兴趣,讲述中学生不断发出疑问,课堂效果很好。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老师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课堂教学效果,只管解题而少有互动。有些老师的讲课案例与所讲内容不能很好结合。也有个老师仍然存在照屏宣科的情况。

对比以往几个学期以来的听课情况,觉得每个学期的课堂教学质量都有提高。比如PPT课件的制作质量、应用技巧普遍有提高;大家的教学态度都比较认真,个别存在的问题一经指点都会改进,老师们也都很乐意听取意见和建议。

 

 

 

 

关于PPT教学的一点建议

李树林

近年来我听过130多位老师的讲课,其中约有100多位是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老师,其余为基础课老师。这些老师中采用PPT进行教学的老师约占80%,基础课老师采用PPT的较少。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的老师90%以上都使用PPT进行课堂教学。在采用PPT进行教学的老师中,有些老师精心制作的PPT形象生动,深受学生喜欢,教学效果好。有些老师的PPT一看就是多年前做的,一直没有更新;也有老师的PPT就是教材的翻版;看到这样的PPT,学生很抵触,教学效果也不好。在课堂上大部分老师只点鼠标不用粉笔,很多学生上课不带笔和纸,而是带相机和U盘。有的老师把PPT拷贝发给学生,有的老师不让学生拷贝PPT,也有的学生拿出手机对着投影直接拍照。有些没有用PPT教学的老师课堂教学也很精彩,教学效果同样很好,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PPT是教学课件的一部分,包括文字、图像或动画,它是一种教学辅助软件,是一种工具。借助PPT可以增大教学信息量,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如果运用适时、适当,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PPT在课堂上的日益普及,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毋庸置疑,使用PPT教学也有一定的负作用。全部使用PPT的教学,因为幻灯片反转比较快,不利于部分学生的思考、理解和笔记,特别是程度比较差的学生,困难会更大一些。有的老师的PPT就是从课本上拷贝的,每页有400-600个字,学生来不及看一遍就一闪而过,效果就更差了。PPT的教学是备课时事先做好的基本模式,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除了老师临时根据课堂教学情况作一定的应变外,难以继续用PPT调节和解决。而且,课堂教学的改革方向之一是如何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归结总结能力、反思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用事先准备好的PPT,就可能使课堂教学显得比较僵化,缺乏灵活性,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影响教学质量。此外,如果处理不好,多媒体还会影响老师主动性的发挥。以前在黑板上板书,推导公式,现在就放PPT对着PPT照本宣科。

下面就是否采用PPT教学以及采用PPT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播知识,还要传播老师的思想,这就要求老师上课要有主体性,要提倡个性化教学。没有必要硬性要求老师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授课老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优势选择教学方式。实际情况是:有些课程采用PPT教学:有些课程未采用PPT,直接采用板书的教学方式:有的在同样一门课程的教学中,部分老师是采用PPT的,而也有一些老师未采用PPT。根据调查的结果,采用PPT教学的,有的效果很好,有的教学效果也不好;有些不用PPT教学的老师课堂教学效果同样很好。所以,是否采用PPT教学,不能一概而论。

(2) 课堂教学使用的PPT一定要仔细设计和精心制作。比如选择适合该课程教学的文字、图像、声音或动画,以及演示课件或幻灯片;确定合适的字体、字型、字号、颜色的搭配及画面的切换方式等等。PPT绝不是教材或课本的复制品。

(3) 采用PPT教学的同时适当设置一些板书。把一些重要内容在黑板上写下来。板书有一些PPT达不到的效果。在一节课结束时,当堂讲述的重要知识点还可留在黑板上,这有利于课堂最后几分钟对当堂学习内容的总结,让学生尽可能当堂巩固所学知识,这就弥补了PPT使用中的不足。板书应认真设计,切莫随意凑合。

(4) 使用PPT教学时,写好讲稿或讲课提纲是必要的。根据我的调查,绝大多数采用PPT讲课的老师都没有讲稿或讲课提纲(个老师有PPT的复印件)。我曾经问过一些老师“为什么没有讲稿或者讲课提纲?”,他们的回答是“我对教学熟悉的程度已经不需要讲稿了”。我认为即使如此,讲课提纲总是需要的,这样对突出重点、便于学生接受还是有利的。我曾经遇到过多次因为临时停电或多媒体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完全用PPT教学的老师因没有讲稿无法继续上课;而也有的老师在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后,(因为有讲稿)改用板书的教学手段可以继续上课。有一次,因为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不能使用,老师居然不知道这节课上什么内容。可见,即使采用PPT讲课,在一般情况下讲稿或讲课提纲仍然是需要的。讲稿或讲课提纲中不仅有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还包括讲课的组织和设计。比如什么时间引出问题?什么时间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时间与学生互动及其方式?板书、版图的位置及粉笔颜色的选用?PPT与板书、PPT与讲解结合或配合的方式?PPT画面切换的时间和方式?这些问题都在讲稿或讲课提纲中予以考量。

PPT是一种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如何利用PPT达到教育最优化的目的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以上意见仅供老师们参考,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报送:校领导、校教学督导组成员

教务处、各学院(系)教学办公室及教研室     共印50

责任编辑:武维善 程浩

联系电话:029-82202286             电子邮箱: jxddz_jd@126.com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务处 | 联系邮箱:jwc@xauat.edu.cn

电话传真:雁塔校区029-82202285 | 草堂校区029-89025171